如何運用小老師(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工教系劉志堂、周鴻宇、王晨洋

 

內容大綱:

一、設立小老師制度的目的

二、小老師的功用

三、小老師的選擇及運用

四、如何稱職的扮演師生間的橋樑

五、實例分享

  

 

設立小老師制度的目的

    現今台灣地區的國民義務教育環境還是屬於大班級的制度,一般來說,一個老師想要同時管理一個三、四十個人的班級並不容易,而且也缺乏效率,因為在人人都有書唸的環境下,同學間比較容易因為家庭背景或是其他因素而顯現出個別差異,尤其是在常態編班的情況下,這個程度上的差異往往更加明顯。當程度分散情形較嚴重的時候往往會造成老師們教學上的困難,因而有了小老師的產生;小老師制度的設立有助於班級上各項事務的經營和發展,更是整個班級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橋樑,增加了更多師生互動的機會。

小老師的功用

    小老師的職責主要在協助老師,例如,幫忙老師收作業,或者是督促同學完成作業,以及登記作業未如期完成同學的名單,讓老師能掌握每位學生的動向和學習情形,畢竟一個班級三、四十個學生,老師很難關心到每個學生;此外,一個班級中可以同時有多位小老師,更能增加做事效率,像是在課業輔導方面,可以將整個班級分成數個小組,在每個小組中,再選出一至二位小老師,也就是利用比較優秀的學生,以同儕輔導的方式,在課業上協助其他同學,亦即所謂的補救教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在此並不會因此被程度差的學生拖垮,反之,反而能提升其領導能力以及能幫助他們在課業上表現更好,因為在協助其他同學解決問題的同時,等於他們自己又重新複習了一遍,因此他們也可能會有新問題的產生,或是發現原來自己還不是這麼樣的了解這個題目,藉此,便有機會請教老師,而得到更明確的觀念。

 

至於程度較低的學生,接受同儕的輔導比直接從老師所傳授的知識獲益還要多,因為老師所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或許比較無法讓那些程度較差的學生接受吸收,而同學之間所用的語言必定是較能為同儕所接受的,畢竟年紀相仿的對象其思考模式往往會比較類似,此時小老師可以較容易讓輔導的對象了解題目的關鍵,能夠將觀念更清楚明確的傳達。此外,程度較差的學生或許會因為自己能力不好,而在遇到問題時,不敢向老師發問,怕被老師責備,所以藉由小老師的幫助能夠在同儕之間獲得協助,必定能提升其能力及表現,以期每位同學都能夠獲得相同的學習機會。

小老師的選擇及運用

    了解小老師的主要功用之後,我們應該如何去選擇及運用這些小老師呢?在前面的介紹中我們清楚知道小老師在班上可以幫助同學解決問題,所以在人員的選擇上應該要選功課、品行都較為出色的同學,但是在運用小老師方面,還有其他較前者性質所不同的,那就是老師藉由賦予同學小老師的職責過後,而因此改變了原先較不喜歡花太多時間在課業上的同學,因為藉由賦予職責,會讓同學開始感受到壓力,同學會時時想到自己是小老師,功課方面一定不能太差,因此較其他同學努力,或是想要證明自已的能力有資格擔任小老師。

 

有時小老師也必須幫助老師改其他同學小考的考卷,當小老師在改其他同學的考卷時,很容易發現同學容易錯誤的地方,或是發現一些解題的新方法,在此過程中自己也好像多看了題目跟解題步驟好幾次,老師在這方面更可輕鬆的由小老師那裡得知同學容易出錯的地方,而在課堂上予以加強。老師選擇小老師時必須清楚知道,這個同學有沒有能力可以擔任這個角色,雖然選擇小老師時可以為此同學帶來正向的壓力,不過如果這位同學真的沒有能力擔任小老師,只怕會令小老師受到嚴重的挫折,比如被其他同學看輕而導致信心的受創等等,這時老師可能必須在事前給予擔任小老師職務的同學先做一些心理建設。

 

若是發現某些特質的人適合擔任引導同學職務,比如說比較喜歡成為眾人目光焦點的同學或是口才較好的同學,可以給予這些同學表現的機會,讓他們上台講解問題,或是引導著全班唸課文,藉此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優點,並且得到滿足感或是表演慾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台風及臨場的機智反應,或許他們以後都會成為各行各業之中的佼佼者,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呢!相反的,除了愛表現的同學之外,另一種同學總是靜靜的坐在角落,或許他們也很優秀,但有時候學生會因為害羞、沒自信或是其他原因,而不敢表現自我,或是不敢對別人主動。老師若是注意到有這種特質的同學,除了讓他們多表現、慢慢的克服心裡的障礙之外,也可以適時的給予口頭上的鼓勵,或者賦予這些同學小老師的職責,他們一定會鼓起勇氣,去完成同學們對他的期望,讓他獲得更寶貴的經驗。

如何稱職的扮演師生間的橋樑

    由於小老師經常扮演著老師和同學之間溝通的角色,同學對老師的上課方式或者是課程內容有問題時,通常會先找小老師,請其代為轉達,因此,小老師經常會面臨一些問題,例如,同學反應考試範圍太廣,要讀的書太多或是作業太多,希望老師做些調整,而老師卻堅持原本的教學計畫,這時,小老師似乎就成了夾心餅乾,或許同學會認為小老師沒做好份內工作,沒有向老師有效表達班上同學的心聲,另一方面,或許老師會誤以為小老師自己意見多,才會經常要老師在課程安排上作改變;事實上,這些都是需要經過小老師和老師之間相互溝通達成共識的,老師當然也要向全班聲明小老師的處境,私底下再對小老師進行輔導,不要讓班上其他同學認為小老師其實就像是老師的應聲蟲,凡事都照著老師的意思做,只為了讓老師對他有好印象,爭取加分的機會;抑或者是,小老師本身害怕成為同學的眼中釘,而心理無法調整,認為當小老師反而是一種不愉快的經驗,甚而變成一種負累;老師應該多注意這些細節,避免班上有排擠的現象產生,對於小老師更要加強心理層面的輔導,這樣才能讓小老師的制度在班上有效地被運用,增加班級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