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中師生衝突的處理-以「小弘」的個案為例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諮系90級張湘怡,地理系90級劉律宏、黎芳竹

一、前言

隨著教改的聲浪,教師的管教與權威似乎已不如從前傳統教師的威權。在面對現今學生的諸多問題時,教師往往難以適從,甚至在處理學生問題時,產生較多的挫折與衝突,導致師生間的暴力相向,或是老師逐漸喪失教導學生的意願。天下雜誌(民87)的調查發現,師生因管教所發生的衝突約有七成發在國中階段,再由過去數據比較發現,國內校園師生衝突的人數的確有逐年惡化的跡象。

      本文將就師生衝突的類型做一歸納,並提出一個案為例,探討師生衝突的解決方法,並提供教師在處理相關個案時的輔導策略及因應。

二、 師生衝突的類型

師生衝突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因為許多意見上的不合、認知差異或者感情不睦所引起的爭執。一般而言師生爭執的情況可分為兩類:1.公開性的語言肢體衝突。2.未公開的敵意兩類。雖然大致爭執的情況只有兩類,但是引起的焦點卻有很多,所以藉此來探討一下師生衝突的類型。

通常師生衝突分為三大層次,與行為表現的特徵如下:

     特徵

層次

行為層次

可能的表現

可能的原因

層次一

偶發性的、情緒化的不接受老師意見、主張或要求。

1.偶而會對某些事表示不滿。

2.有時候情緒起伏較大。

3.對某些事情看法較偏激。

1.仍存留著一部分較自我中心的思考形式。

2.當時情緒不佳。

3.覺得受到不公平、不合理待遇。

4.不會正確使用措辭,致引起誤會及衝突。

層次二

以逃學、逃家做手段,以達到某種目的。

1.對父母、師長常有不滿的情緒,而以唱反調來反抗父母、師長。

2.成績長期欠佳,而以逃學逃家來逃避現狀。

3.人際關係不良,而以逃學逃家來逃避現狀。

1.以較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強化了想表現英雄氣概、爭取同儕認 同與自我肯定的心情。

2.經常覺得受到不公平、不會理待遇。

3.為了引起老師注意及關心。

層次三

習慣性的故意違背老師的意見、主張或要求。

1.師生關係極度不良。

2.學生明顯的拒上特定老師或多數老師的課。

3.在同學面前常表示對    特定老師的不滿,甚至是憤怒。

4.常有成群聚集或逃課的行為。

1.人格發展較不健全:

a.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

b.衝動易怒,缺乏同情

2.以抗拒權威當做英雄主義的表現,並以之做為肯定自我的方式。

3.自尊心受到傷害,挫折忍受能力低。

4.疑似精神疾病。

除了上述三種層次外,還有其他學者對師生衝突的議題提出不同的見解。從老師方面看衝突的觀點,大致可分為:1.輕微干擾【例:上課嘻笑、打瞌睡】;2.禮貌問題【例:愛插嘴、穿著】;3.個性與表現【例:脾氣太差】;4.一般干擾【例:上課隨意走動】;5.課業【例:上課不專心】;6.攻擊行為【例:攻擊他人、偷竊】;7.不適當行為【例:愛遲到、說髒話】。

但是同樣的衝突,從學生的觀點又可分為下述幾種類型,1.教師問題與個性【例:老師偏心、頑固、脾氣不好】;2.輕微干擾【例:不想聽課、打瞌睡】;3.態度與禮貌【例:整潔、禮貌】;4.一般干擾【例:與老師意見不合、傳紙條】;5.不適當行為【例:喝酒、說謊、取笑同學、亂取綽號】。

所以說,雖然大部分的學生與老師對干擾行為的觀點差異不大,但從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件事,學生與老師的觀點與感覺可能會差很多。所以這也是造成教室中師生衝突的主要原因---認知差異。當然還有許多影響的觀點。本組將從上述行為中挑一項作為探討,並找出較適當解決方式。

三、師生衝突的預防

師生衝突是課堂中相當容易發生的事,發生衝突的可能原因包括:

(一)學生方面:1不服管教。2成熟度不夠。3開玩笑太過火。4上課態度或習慣不佳。

(二)教師方面:1管教態度不當。2過分重視成績。3要求不合理。4過分嚴厲。 5讓學生覺得偏心。6言語刺激學生。

(三)其他原因:1家長方面。2學校。3誤會。

    師生衝突並非教師或學生樂見之事,因此教師若在發生師生衝突之前,能先有預防的措施,必能減少師生衝突的事件產生,但這畢竟非容易之事。

以下幾點為預防師生衝突的方法:

    (一)使自己更開放、有彈性,儘量接納學生的各種意見與建議。

    (二)提供機會,容許學生將心中的不滿及反對,盡情宣洩出來。

    (三)多私下關懷,了解學生的困難、問題與需要所在。

    (四)多與學生接觸,了解其家庭背景與獨特個性。

    (五)打通師生溝通的管道,建立各種穩定的溝通方式。

    (六)培養幽默的作風,能更開明、創造性的扭轉情勢。

(七)揚善公堂、規過私室,避免在其他學生面前強制某頑強學生認錯。

    (八)以身作則,平日即要行得正,使學生無話可說。

    (九)建立濃厚的師生情誼及人性化的氣氛,凡事好商量。

    (十)主動要求學生提出批評與建議。

四、案例討論

【案例】

小弘和小閔是同班同學,有一次,小閔為了搶奪小弘的東西,發生了輕微的口角,並且在小閔的挑釁下,小弘便出手打小閔。當該班導師康老師看到這現象,於是把兩人都叫到辦公室,在問明原因時,因為康老師對小閔平日表現有較好印象,而且小閔與康老師關係不錯,所以在處理這件事時,便處罰小弘多於小閔許多。小弘在得知老師不公平的處罰後,便心有不甘,在康老師的課堂中,不斷以不堪入耳的髒話辱罵,並憤憤不平甚至想找康老師單挑,如果你是康老師,該如何處理當下的情況呢?

    在課堂中師生衝突發生時,通常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在氣頭上,因此這時雙方的首要之務就是要

先冷靜下來,思考自己是為什麼原因生氣,或為什麼不願服從,其次要能自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

去想。然而在台灣教師的養成教育中,教師並沒有接受這種訓練,因此在師生衝突的處理上,教

師和學生都要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與需求,學會分辨敵意,在面臨與學生衝突的關口,不要急著

回到「我是師,你是生,所以你要聽我的」的傳統倫理訴求。而應該要先詢問自己為什麼這麼生

氣,同理學生的行為,聆聽他的發言,將衝突轉為建設性的力量。因此在「師生衝突的類型」中

所提到的康老師的案例,可以做以下的處理:

   首先,因為小弘在課堂上不斷以髒話辱罵並想找老師單挑,身為康老師必定會生氣,但這時康老師要先冷靜下來,就事論事,聽小弘在罵些什麼,並設身處地去想小弘搗亂的原因。

      其次,跟小弘說:「如果有事不平的話,下課可以跟老師談,老師願意聽你說」。並告訴小弘上課的時間必須安靜,干擾課堂的行為是不對的。

在獲悉小弘氣憤不平的原委之後,康老師可以向小弘解釋處罰輕重的理由及原則,也承認這件事情自己在處理上的確有些疏失。另外,並讓小弘了解老師盡量對每個人都一律平等,並沒有偏愛誰。

此外,康老師可以告訴小弘,他理解小弘憤憤不平的原因,但請小弘以老師的立場來思考,若小弘在台上上課,台下有同學一直惡言相向,那小弘會作何感想?

五、師生衝突的處理

      不可否認的,理論和實際常常有一段距離,師生間互動的模式是無法規格化的,誰也料不準學生的下一步反應是什麼,有時候連他們自己也掌握不了。針對上述小弘的案例,身為教師應該可以照如下的方式來處理:

1.先冷卻情緒,理性面對問題。

  常言道:「罵人無好話」,將學生氣頭上的話認真看待,只會替自己找罪受,小心控制情緒,不要被激怒了。

2.暫時迴避,由第三者處理。

  情緒激動之際罵人,其實最沒有什麼效果,一方面用詞一直重覆,要不然罵著罵著舌頭就打結,談不上任何警惕作用,還不如先跳出是非圈,讓旁觀者來處理,以免做出失控之舉。

3.不要孤軍作戰,嘗試和家庭、學校多方面的合作加強疏導與輔導。

4.解鈴還須繫鈴人,收尾的工作馬虎不得,教師須完成輔導紀錄,並與學生言歸於好,化干戈為玉帛。

5.教師應盡量避免用權威方式與學生互動。

6.善用獎懲原則,公開獎勵,私下處罰,避免當眾責罵學生。

7.讓學生了解事件碰觸到自己的那一部份(心理層面)而讓自己不高興。

8.指導學生學會適當的情緒表達方式。

9.指導學生學會用理性的態度、言詞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感覺。

10.平時設計活動,指導學生學習與他人做恰當的溝通。

六、結論

       師生衝突或許會導致師生雙方的不愉快或是情緒發洩,但是衝突本身也的確可以避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師生互動過度僵化,以及促進教師態度、觀念、言行的轉變。因此,身為教室管理者的教師不但須建立衝突的正確觀念,更重要的是將衝突視為可解決的問題,以衝突分級管理的概念因應師生衝突,如此不但能順利的進行教學活動,更能促進師生和諧、親密、進步的關係。

七、參考資料

1.李介至(民89):師生衝突之類型與意涵。諮商與輔導,175期,頁11-14。

2.王叢桂(民87):師生間的衝突事件與處理。學生輔導,57期,頁42-51。